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,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,才用筷子。
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。
其一是用手。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,例如婴儿,不须母亲教导,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。但印度等国家依然保持着用手抓进食的方法。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,如维吾尔族等也是用手进食的,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。
其二是用刀叉。人用刀叉获取猎物之后,在火上烤熟,然后用叉叉着,用刀割来吃,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。欧、美、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,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。
其三是用筷子进食。筷子用手操作,手与大脑相连;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,可以促使脑的发育。
筷子是东方农耕地区的餐具代表。
筷子的雏形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,并于春秋战国时代逐步定型为“首细尾粗”的形态。宋代以后,筷子的形制又由“通体圆柱”逐渐转变为“首圆尾方”。其形态演绎的过程是与中国农耕地区的饮食行为与审美倾向的形成、发展相伴而行,彼此呈现互动关系。筷子形制演化中所蕴涵的民族生存智慧,则更加稳固了筷子自身作为中国农耕地区文化结晶的地位。
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、越南和新加坡外,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