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茶道四谛】
中国茶道有“四谛”:和、静、怡、真。
“和”是中国茶道的灵魂,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。和而阴阳相调,和而五行共生,和是中庸之道,和乃“天人合一”。 茶道的“和”其实就是中国大佛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。
“静”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奠立和实现的凭藉,“和”是因“静”而“和”的,没有“静”的氛围和境界,“和”是一份残缺的心灵。
“怡”是“静”的怡,“和”的怡,因为“怡”是灵魂的跳动,是脉搏,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,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。
“真”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,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,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,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,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。“真”是“和”的真,“静”的真,“怡”的真。“真”不全是真假的真,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。“真”是参悟,是透彻,是从容,是圆寂,是宇宙,是八封……
喝茶、品茶与吃茶
喝茶、吃茶和品茶,说的都是人们对茶的需要,但它们之间,不可等同而言,不仅有量和质的区分,而且还有情与景的差异。
⑴喝茶和品茶
中国人饮茶,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。对此,古人已经说得很清楚。清代曹雪芹的《红楼梦·贾宝玉品茶栊翠庵》中,写了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等到栊翠庵饮茶的情节,庵主妙玉亲手泡茶待客,虽然煮的是陈年梅花雪水,但对每个人泡的茶,盛的古玩珍器,结合每个人的身份、地位,乃至性格、爱好,都又是不一样的,这样泡出来的茶,自然使每个受茶者都能感受到赏心悦目,可口怡情,非一般饮茶可比拟的了。所以,在饮茶过程中,妙玉借用了当时流行的话说:"一杯是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驴饮了"。妙玉的话,可谓一语中的,将饮茶区分为喝茶和品茶。
喝茶,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,补充人体水分的不足,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解渴。如田间劳动、车间操作、剧烈运动后,拿起大碗杯),大口急饮快咽,重在数量者当是。
品茶,是重在意境,还要有一个好的饮茶环境,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,精神的享受。
⑵饮茶与吃茶
饮茶,包括喝茶和品茶,这是人们熟知的常识,就是将茶叶用沸水冲泡后,把茶汤饮下去。但是把茶吃下去或者将茶掺入食料当作一般食物那样吃下去,这对较多的茶人而言,似乎不很习惯,甚至不太理解。其实,茶的利用就是最早从吃茶开始的。如今,新疆自治区哈萨克族老乡,在喝奶茶的同时,仍然有将茶一同吃下去的做法。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,福建畲族的腌茶等,是将茶作为菜肴吃下去的。至今用茶掺入其它食料,做成茶点、茶菜和茶膳吃下去,那就更多了。
科学分析表明,从营养价值的发挥,保健功能的利用而言,吃茶优于饮茶。